欢迎访问大孝互联网站!

联系电话:186-0000-6595

请选择搜索:

首页 / 经典案例 / 节地生态葬设计 / 殡葬改革——海葬的推广
返回

殡葬改革——海葬的推广

浏览次数:1133 分类:节地生态葬设计

殡葬改革指的是对遗体的落后处理方法和对死者哀悼形式中的封建迷信、铺张浪费旧习俗的破除,代之以适应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科学的葬法和新的殡葬礼俗。随着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全球每人平均所占的土地面积在不断缩小。而在中国,这一现象尤为突出。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今的中国也步入了老龄化时期。死亡率的上升和自古流传下来的殡葬习俗导致土地问题加剧。因此,殡葬改革刻不容缓。? 然而殡葬文化是一个遗体处理过程,它关系到亲情,关系到血缘,更关系到社会制度,因此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则和文化礼仪。

在中国古代,它实际是属于封建时代文化和教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统计,历史上大概有14种葬式:水葬、树葬、天葬、悬棺葬、瓮棺葬、二次葬、白云葬、室内葬、火葬、塔葬、草灰葬、裸身葬和土葬。而我们汉族主要的殡葬方式是土葬,这与我们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有关。因为?“有地则生,无地则死”的思想在我们汉族的观念里早已根深蒂固,农民以土地为根本,没土地不行。因此农民在生死问题上也是“有地则生,无地则死,入土为安”的说法。由此可见土地是农民殡葬形式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民俗形成了不同的葬式。我认为殡葬改革不仅应该吸取传统的有益的东西和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做法,殡葬改革也要和环境的保护相一致。国家现今在积极有步骤的推广火葬。对我们活着的人来说要求“厚养薄葬”,重生轻死,不以奢侈的丧葬仪式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生前一滴水,胜过死后百重泉”。因此我提倡的是海葬。? 海葬的历史十分的久远,它最早起源于北欧海盗,并成为海上最古老而哀痛的仪式。

海葬最初的仪式十分的简单,它以小船载尸,挂上风帆,乘着落日的余晖,驱使西行,任其在大海中漂游。后来,在逐年的演化中,便为军队所用,早年,舰上人员死亡的时候,若尸体无法运回陆地安葬,他们则会在海上举行海葬仪式。?海葬典礼通常在日出或日落前举行,但根据战地特殊状况也可于夜间举行.?当举行海葬典礼的时候,全体舰员在后甲板列队,遗体包殓好并绑上重物放置于木板上,当告别仪式完毕后将木板稍倾斜,尸体随之滑入海中下沉。?此时舰艇汽笛长鸣,?军舰降半旗,舰上军乐队奏哀乐,并将日期、时间、经纬度加载航海日志。这就是他们最初传统的海葬仪式。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海葬的形式也有所改变。周总理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领导人逝世后先火化,再将骨灰撒入大海的方式。这也是中国最早的海葬。这种将骨灰撒海的殡葬方式,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但是继承了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的观念。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所说,所有的生命都来自于大海,死后又重返大海,也算是回到生命的起点。因此我认为海葬是继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人类思想的一大飞跃,是社会文明的一大标志。?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火化后的骨灰是属于无机碳酸钙,并非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引起水质污染。而从火化角度来看,人体火化的温度达到了800—1200度,如此高温下有害病菌根本无法存活,就算是传染性极强的肝炎病毒、结核病菌等也无法存活,由此可见,某些人说的“病者骨灰撒海将传播病菌”纯属无稽之谈。此外,按照所占的比例来算,长江上游每年带入东海的泥沙为5亿吨,而撒入大海的骨灰按800具算,每具重约500克,这也意味着每年撒入海洋的骨灰只有半吨左右,相对于泥沙量以及海洋的稀释能力来说,这都是个极小的量,更何况地球上海水的覆盖面积占了70%,火化后的骨灰撒进大海也不会造成很大的环境影响。这就表明,海葬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还节约土地的殡葬方式。?步入老龄化的中国,现如今也面临了土地资源匮乏,不仅的住房价格一路高升。连墓地的价格也直线上升。出现房子住不起,墓地葬不起等现象。? 与之相反的海葬则就应该变成了最佳的选择?,综上所述,我认为海葬对于我们过现今的人口状况和土地形势是十分实用的一种殡葬方式。? 1、海葬对于环境的污染是相对较小;?2、海葬是最节省土地资源的;?3、海葬相对而言减少经济花销;? 4、海葬也有利于移风易俗,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海葬是彻底解决骨灰入土占地,节约殡葬支出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也是今后骨灰处理的发展方向,因此海葬值得推广。

墓园设计规划

公墓设计

陵园设计

墓地设计

坟墓设计

庭院设计

景观设计

骨灰架

公墓设计

树葬

墓碑

陵园设计

点击取消回复

    keywords:陵园设计 陵园设计